首页 >> 分类资讯 >>IT电器 >> 融合线上 天河商圈IT卖场拥抱电商
详细内容

融合线上 天河商圈IT卖场拥抱电商

        “电脑城利润正以每年20%的速度下滑,且不见谷底。”来自中国IT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与此对应的是,北京中关村、广州电脑城、深圳华强北等全国知名电脑城集中地日益萧条,它们的形象正在年轻消费者心中日渐淡化模糊。

  天河岗顶、石牌一带曾经是广州交通最拥挤的地区之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天桥上人头攒动,拉送货物的货车把石牌西路堵得水泄不通。

  90年代初到2010年前后,太平洋数码广场、天河电脑城、百脑汇等20多家IT卖场纷纷进驻,岗顶、石牌一带人气骤升,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IT商圈,IT厂商纷纷来此淘金,凭借几尺柜台便可赚得盆满钵满。

  光景变迁。如今,即使是“十一”黄金周,过去生意最好的太平洋电脑城,顾客稀少到要商户雇人到街头招徕。守候路边的销售员拿着印刷好的电脑配置单,拉拢顾客。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曾经风光一时的“石牌街”正在遭遇前所未有转型困境:人流减少、销量下滑、店铺关门……危机来得迅速而又突然,传统IT卖场开始在迷茫中求变。

  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电脑城的式微,不仅仅源于电商凶猛,传统的商业模式或许是“谋杀”电脑城那只隐形的手。

  
【现状】

                                      利润年年降店铺空置率年年升

  天河商圈有20多家IT卖场,张庆(化名)搞不清楚谁家货便宜,谁家“水货”多,但却肯定地表示“哪家生意都不好”。

  张庆是天河商圈IT卖场的保安,三年来他辗转换了3个卖场,但岗位却一直没变。每天人流进出,车来车往尽在张庆的掌控之下,“人少了,车少了”成为了他近两年对天河IT商圈最直接的印象。

  “以前天桥上密密麻麻都是人,遇上节假日各家卖场都非常拥挤,现在人少多了。”

  如果说张庆是“外行看热闹”,那业内人士曹凯(化名)却体会到了这种“门前冷落车马稀”。曹凯2009年进驻太平洋数码广场,目前拥有一个近20平米的铺面,主营笔记本电脑销售。“大部分时候员工要比来柜台看电脑的人多。”说起现在的经营状态,曹凯如是调侃。他表示,店里为减少开支,店员从最初的8人减少到现在的4人,这其中还包括曹凯自己。

  “2009年店里每月轻轻松松卖出去200多台电脑,后来销量不断减少,现在每月连100台都卖不到。”曹凯说,如果不是租金便宜了,他可能早已经放弃。如今,曹凯的店里也开始销售手机、相机、U盘等大大小小的数码产品,甚至做起了手机贴膜的生意。

  生意惨淡让很多商户选择退出,IT卖场的空铺率也直线上升。记者走访发现,太平洋、百脑汇、天河电脑城等多家IT卖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铺现象。“招租”小广告见墙就贴,随处可见。

  “我们从三年前开始下调租金价格,但还是招不满。”今年是太平洋数码广场开业20周年,但在该商场总经理助胡昆惠的脸上丝毫看不到喜悦。她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目前卖场铺位租金只有3年前的七八成,但空铺率还是在10%以上,个别楼层甚至达到了20%。

  记者从广东省电脑行业协会了解到,天河商圈大大小小的IT卖场统共22家,其中空铺率大多15%左右,有些卖场甚至达到了40%之多。“除了人工在涨,其他都在跌。”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告诉记者,天河IT商圈各大卖场利润已经连续多年下滑,去年的下滑比重普遍在20%左右。今年,整个商圈的人流量也少了近三成。我们看到过去一铺难求的电脑城楼层越往上,空置率越高。


【探因】

                                        电商改变了消费习惯

  就在IT卖场的生意日渐惨淡之时,电商的生意却是风生水起。以IT产品销量比重较大的京东为例,去年“双11”京东商城网站的访问量超过5.3亿次。当天,京东售出了16万台电脑,60万台网络设备,20万台移动存储设备和8万台显示器等。2013年全年,京东商城的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差不多就是在京东、淘宝这些电商火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意开始不好做。”曹凯说,网上买更便捷而且比实体店便宜,现在又有各种“假一赔十”保障措施,所以很多人更乐意到网上买东西。“现在很多人逛卖场就是来看看实机,比比价格,之后又回去网购。”

  同样,胡昆惠认为电商也抢走了很多IT品牌厂商,使得传统卖场吸引力下降。即便通过“一年一次小改,三年一次中改,五年一次大改”不断调整升级的太平洋电脑商城也没能抵挡电商的冲击。“像华硕、惠普、宏碁等这些品牌电脑商哪一个没进驻网上商城的?”在她看来,电商没有租金成本,人工成本也低,对比实体店有太多的优势。

  “现在很多人每年都换手机,可有人每年都换电脑吗?”许正东也是天河IT商圈的老生意人。他认为,桌面产品PC机大势已去,加剧了IT卖场市场的萎缩。移动互联终端的崛起让智能手机产业迅速上升,目前绝大多数PC及配件厂商面临业务下滑甚至陷入生存困境,纷纷撤离传统IT卖场。

  然而在陈芝华眼里,IT卖场的最大威胁是传统消费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带来了电商,也随之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买东西。以前是通过电脑买东西,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开始通过手机买东西。”

  另据中国IT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网络购物正从PC端不断向移动端渗透,今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用户比达到了14.7%。未来几年,中国移动购物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15年移动端用户量有望超过5.2亿人。陈芝华表示,消费习惯的变革对传统IT卖场的打击或将是致命的。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数码产品这类标准化产品,受电商的冲击尤其严重,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都已习惯网上购买。而电脑城这个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利润越来越薄。加上外部原因,比如商业地产铺租不断升高、人工成本升高,经营实体店的竞争优势显然远不如电商。”

【求变 1】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平台

  就在传统IT卖场四面楚歌之际,许正东却在石牌西路新开了一家4层楼面积大8000平方米的IT卖场——金桥淘宝电商基地。在他看来,只要找对了路子,IT生意依然好做。

  “我们可不是普通的实体店,而是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展示平台。”许正东介绍,新的IT卖场盈利不是靠传统的收租模式,而是通过提供电商培训和服务来吸引商户,让每一个入驻商户走电商之路实现转型升级,而实体店铺更多是产品的展示和体验平台,“别人扎堆卖手机和电脑,我们主要经营安防和电子元件”。

  目前金桥淘宝电商基地已有一半的铺位被认购。许正东介绍该商城铺位面积大多约30平方米,月租低至50元/平方米,“应该是岗顶能找到的最低价了。”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免费为电商提供优惠服务,如统一为电商提供美工,帮助租户在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定期进行电商经营培训。

  2010年4月,做了4年多电脑生意的杨豪平撤出太平洋电脑城,在龙洞数码通讯广场开了自己的手机配件批发店,至今已在萝岗数码广场、增城数码城等设有3家门店。3间门店似乎都不那么热闹,但是每天的交易量惊人,日销售量接近2000件。他的秘诀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强化关系链经营。

  杨豪平的批发生意主要做熟客。基于这一点,他在2012年7月开发了一个类似进销存的网站系统,专门面向熟客做批发业务。启用这一销售平台后,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10多名销售管理人员,门店的定位也随之重构。

  “现在门店只是当作线下发货配送点而已。我现在3家门店的租金加起来还不超过太平脑电脑城一个小档口” 杨豪平说。

  从实体店使用进销存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再到自行开发在线销售平台,最终推出专用电商网站,杨豪平的转型之路,就是利用互联网将手中的关系链做实做强。

  据其介绍,以前电脑城做生意的大部分商户退铺后并未退出IT行业。


【求变 2】

                                     将电脑城改造成时尚潮流区

  谋求转型的不仅是经营者。同样,作为转型升级试点的太平洋、百脑汇和天河电脑城三家IT卖场也在尝试和摸索当中。根据去年出台的天河路商圈整体升级方案,岗顶地区的电脑商场将改造成时尚潮流区,规划引进时尚潮流品牌,增加家庭亲子休闲活动,鼓励电子产品体验店、动漫主题和体育娱乐店进驻,办公楼宇引驻IT类和文创类企业。目前的批发类IT企业将逐渐淡出该区域。

  在太平洋数码广场,该广场B场二楼正在改造成“IT集贸中心”,将引驻IT厂商直销,实现IT全线产品“一站搞定”。胡昆惠表示,这个集贸中心将摆脱传统电脑城大设档口摊位的经营模式,而采用office办公销售模式,一般的办公间面积约10平方米,月租为4000元至6000元,预计将在今年12月投入使用。“我们也是根据政策指引做出调整,但具体效果怎么样我们也不敢保证。”胡昆惠说,转型升级不是马上就能见到效果,只能慢慢尝试,一步步探索找到正确的方向。

  而针对年轻时尚的IT消费群体,百脑汇将融合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与IT购物,打造“IT主题式多业态休闲娱乐购物中心”,进一步调整餐饮业态比重,“以美食带动营销”。在百脑汇的五楼和六楼,这里已经进驻了多家餐饮店铺。但据一位快餐店负责人介绍,来吃饭的更多都是电脑城的工作人员。这位负责人称,百脑汇专营餐饮更像是配套服务的提升,目前还不能靠这个吸引太多人流。“提到百脑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买电脑而不是来吃饭。”

  而在另一家试点天河电脑城,这里正在打造具有IT特色的“智能终端体验主题商城”。在该商城的五楼,已经有一个号称“石牌IT博物馆”的展示区,通过展示“古董”级别的和最新潮的IT产品来吸引顾客。但由于规模不大,宣传不够,来参观的顾客寥寥无几。

  “实体店死不了,但必须要有变化。但该怎么变?大家其实都还是比较迷茫。”陈芝华告诉记者,天河商圈的大多IT卖场都正在求变,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方式就能成功。


■观察

                                      中心区IT卖场或已不合时宜

  前些年,在广州一说到买数码产品,立马闪现岗顶广州电脑市场,因为这里是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数码产品集散地。然而早在2010年前后,整个电子产品的消费生态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广州电脑市场经营业绩显著下滑,大量消费者被更为直接、透明的网络购物深深吸引,蛋糕被电子商务逐渐夺取。

  确实,今天消费主体正在发生变化,85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主要的商业消费人群,作为互联网一代,他们是最主要的互联网使用人群。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其中20至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是电子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消费模式决定商业模式,或许菜市式的IT大卖场该终结了。

  有专家认为,专业市场是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商品流通渠道和交易市场不发达的产物。它起源于对大流量商品渠道的需要,是对快速采购和分销渠道不足的一种替代和补充。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专业市场生存、发育和成长的条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渠道和业态,正对它产生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城市自身的转型升级倒推着以“三现”(现金、现货、现场)为特点的传统专业市场必须转型升级。而且,随着多种多样的流通渠道的不断发展以及交易方式的变革,专业市场承载的使命和功能也正发生变化。

  而IT消费电子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对产品规格参数对比及产品各角度图片,对产品有清晰了解。伴随B2C购物网站的信誉度提升,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线上购买“价格便宜”,“购买方式便捷,可以随时购买”,“节省时间”等明显优势让消费者越来越接受线上购买这种方式。

  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冲击,IT专业市场比其他专业市场来得更猛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先知先觉的人已开始了转型的探索,我们看到电脑城存在不同的转型尝试。一种强调以体验、社交、互动,以关系链经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适合开店时间较长、客户资源较多的老店;一种是开辟特色餐饮,来为IT产品销售增加附加值。

  然而真正转型路径在哪儿?商家依然陷入“做还是不做”的两难,更多的人希望政府能出台扶持政策。

  专业市场的特点是有价格差和信息不透明,这才形成专业市场。但互联网倡导的是世界是平的,做的就是把专业市场这个围墙推倒。根据市场和渠道自身的成长规律看,专业市场的未来形态将向展贸化、采购化、分销化、品牌化等趋势发展,现行的商品交易、集散、中转等功能将逐步弱化,所以菜市场式的专业市场顽固地屹立在城市黄金地段怎么看也是个怪物。今天专业市场存在的条件不存在了,如果还在那里等着政府救援,将会面临“温水煮蛙”的危机。

  其实石牌IT电脑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有着深厚的积淀、固定的消费群体和完善的网络,加上便捷的交通,这些先天优势,那些品牌店转型升级应该立足IT特色,同时赋予更多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以及乘着天河路商圈优化提升的东风,融入更多时尚潮流元素,拓宽展贸的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时尚体验和定制服务。它们可以以最时尚的面貌出现于广州顶级商圈:新的展示、价值发现、价格形成、时尚发布,引领消费潮流。

  如今,新的消费群体正在构建新的商业版图,新的消费方式正在重塑商业逻辑。未来专业市场选址设计、空间布局等也将随之变化,它将更趋向在城市郊区、卫星城、交通枢纽等区域重新选址发展。而那些在城市中心面临着昂贵铺租和人工苦苦挣扎的小店是不是应该把战场转移到郊区。也许在这里进行品牌培育、分销代理,是更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

  
■对话

                                    求出路 要大胆“走出去”
    
                                     ——专访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

  市场面临困境,利润年年降,改革没有清晰的方向,天河IT商圈的转型之路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天河IT商圈的转型升级不能只盯着局部区域。转型升级也不是停在原地改变。”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认为,中东、东南亚等国外市场发展程度不如国内,无论是PC、手机还是电子配件的需求都比较大,天河IT商圈的厂商可以“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

  南方日报:国内生意不好做,“走出去”也是一种转型升级。

  陈芝华:是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东省电脑商会就开展“走出去”战略,决定组织会员“抱团出海”到国外寻找出路。2010年10月,广东电脑商会第一家海外“中国城”在阿联酋迪拜开业。短短数年,广东省电脑商会已在阿联酋、柬埔寨、荷兰等全球10个国家着手打造中国IT产品集散基地。接下来,一批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基地建设项目也将在海外上马。

  南方日报:第一家海外“中国城”情况如何?

  陈芝华:拿迪拜来说,这里是免税天堂,租金又便宜,而且IT市场前景广阔,中东非洲的厂商都来这里采购商品。迪拜的“中国城”日均采购商和消费者流量达到1.5万人次,年销售额超过6亿美元,让商会内2500多家IT厂商尝到了甜头。

  南方日报:“走出去”到海外拓展市场遇到的困难有多大?

  陈芝华:“走出去”到海外拓展市场已经取得成效,救活了不少面临倒闭的IT厂商。但有不少厂商认为,海外投资面临政治风险,另外由于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不够,资金缺乏也是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走出去”战略确实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迪拜“中国城”的总投资就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企业本身面临困境,如果融不到足够的资金确实无法参与进来。另外,“走出去”的确也面临着政治风险。2011年,商会与埃及政府合作,在当地开建中国商品基地。然而,当年埃及爆发政治风暴,建设工程进行到一半被迫中断。“钱都投进去了,但新的政府一直没认可,只能将项目暂且搁置。”

  南方日报:面对这样的困难,您对“走出去”的前景如何看?

  陈芝华:依然看好。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对IT行业“走出去”战略来说是一次新的契机。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加强,政府也会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人才、技术、资金等这些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市场难题将得到解决。天河商圈IT厂商借助政策,破釜沉舟地“走出去”或许能够让他们自我救赎。

(来源:南方日报)


技术支持: 炎汉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