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类资讯 >>塑料化工 >> 民营塑胶模具企业如何突破微利时代
详细内容

民营塑胶模具企业如何突破微利时代

        距离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后,央行再次祭出调控巨斧,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达18%,为历史最高。同时,9天内两度宣布上调,间隔时间为历史最短。通过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今年共计回收资金超过万亿元。伴随此次上调,预计银行将冻结资金逾3千亿元。这对于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中国民营塑胶模具企业家们,又可能会重新绷紧神经,因为面对成本不断上升,而货币又持续收缩,进而导致企业利润愈发微薄的现实,他们难以闲云野鹤,没有动静。

  许多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已经擦亮眼睛,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注重研发技改投入,改变经营战略,细分市场,以谋求经济复苏时代的发展空间。但也有慎言产品转型升级的,因为作为“加工贸易”为主体的模具企业,微利乃至蚀本,对一些企业家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以不变应万变,从“跑量”中求生存。

  长三角:内部消化VS转型升级

  目前,成本升利润降低是普遍现象。在宁海,至少有50%以上的模具企业,其原材料成本在成品价格所占比例超过10%,而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制造业最难掌控利润的“杀手”之一。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劳动力价格提升,又将产品成本摊上一笔不菲的开支。企业如何面对薄利时代,需要共同挑战的是成本上升。

  对于消化各种成本压力,尽可能让产值效益比翼双飞,模具行业专家罗百辉认为内部消化和转型升级是两种有效的方法。

  据罗百辉所观察到的企业消化成本高企的办法,大致有四:一是内部消化,二是向下传导,三是转型升级,四是产业转移。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由于目前宏观调控不可能松手,存款准备金率已接近17.5%的历史最高峰,资源类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又处于上升通道,因此,内部消化成本抑或是大部分企业的抉择。

  内部消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内部控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日常行政开支、细化全员考核等等。然而,我们更现实一点看问题,可能会发现光靠内部收缩还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比如员工薪酬就不能过于斤斤计较,也不可随意裁员。另外,除非是大企业,通常来说,企业消化成本也不能转移到下游产业或消费者,因为一旦追加下游消费(生产)成本,企业会丧失市场,进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罗百辉指出,面对利润空间的收窄,更为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转型升级去谋求新的出路,做一些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利润都较常规产品要高的新产品。当然,从理论上说,在成本上升时期将产业转移到人工、土地、原材料等主要生产要素相对便宜的地区,是消化成本上涨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相对来说其交易成本也低。所以,面对薄利时代的到来,我们还是要慎言另起炉灶,而是应将精力集中在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来。诚然,在转型升级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企业经济增速波动甚至减缓的现象,使企业原本就盈利困难的局面加剧。但是,这种“阵痛”企业又必须经受,因为企业对转型升级的有效投入,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盈利空间,与其踮着脚尖索取利润,不如夯实增量的基础,来实现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

  另外,政府在这个时候更应出台更为积极的政策,引领、扶持企业度过“阵痛期”,同时也要加大对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

  珠三角:产业转移VS转型升级

  三十年来,珠三角模具企业代工模式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连续上涨,这种模式优势日渐式微。日前,富士康大幅度加薪举措,以及紧接着的往内陆省份转移行动,宣告了模具企业代工模式在珠三角难以为继。《国际五金塑料产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珠三角民营模具企业正处于发展的拐点,要么产业转移,要么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代工管理模式也要转型。

  产业转移

  人力成本高企、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尚未完全恢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等,珠三角民营模具企业未来发展充满变数,远离珠三角成为部分企业的选择。

  继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后,富士康又开始大规模从深圳撤离迁往内地。记者采访到的深圳几位代工企业老总均表示,富士康如此迅速启动撤离深圳搬至内地的计划,目的只有一个:减少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内地,富士康普工工资就是按内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建伟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珠三角经济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部分代工企业在本地没法生存,要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一是转移到内陆,二是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

  早在2006年前后,国内外贸政策全面收紧,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等,对制鞋、成衣等代工企业产生巨大影响,那时,这些企业就有转移的趋势。

  富士康现在的大规模内迁,也“蓄谋”已久。这几年富士康一直有条不紊地在大陆扩建生产基地,烟台基地扩容始于2008年,重庆基地去年9月就已动土。此外,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塑料制品形成了从珠三角地区转出的趋势,而金属制品则从珠三角中心城市转出较为明显。 “任何企业都不想转移,企业外迁要考虑物流成本、上游产业、下游市场、商业环境、市场秩序等一系列因素,但随着工人工资提高,代工利润减少,企业不得不倒闭或者搬迁。”在东莞塘厦,弘超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康总经理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越南、印度、印尼等地的劳动力价格普遍低于珠三角,广东雇用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成本一般在1600元左右(涵盖社保、公积金等各项成本),而印尼等地雇用成本不及1000元。

  产业升级

  富士康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加工和制造技术,完全有能力生产出高质量和档次的品牌产品,但富士康选择了向内地转移。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富士康走品牌之路,认为其依然会寻找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内地省份,为其赚取那2%—5%的极低利润。记者在广东调查发现,与代工企业不一样,有自主品牌的模具企业,不仅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这次加薪潮下拓展了市场范围。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改变代工的现状,企业要转型,完成自主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避免国际风险的同时进军国外。”易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奉继军团在接受《国际五金塑料产业》记者采访时说,代工企业要生存,必须走转型之路,“三年前我们就开始注重研发,生产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手机摄像产品,08年外来订单减少,仍然能挺过来,现在订单增加了,我们内外两个市场都要做。”

  记者调查发现,在珠三角像这样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民营塑胶模具企业不在少数,对外是代工企业,对内则靠技术研发生产出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整个产品,而不是产品的一个环节或零件。但这种方式的升级也有难度,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表示,技术创新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广东中小企业多,对它们来说,技术创新是非常难的,但运营模式的创新任何企业都可以做,可以加大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力度,往制造业服务先进化方向发展。

  “这也不容易,营销网络建设、品牌打造都需要大量资金,而许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欠缺而放弃。”深圳市时运佳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营业经理陈柳文表示,中小加工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还需要成熟的国内市场环境和规范的行业标准。而有些中小民营塑胶模具企业市场狭窄,根本无法在技术或运营模式上有任何突破,这类低附加值的代工企业必然要消失,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提升是代工企业的发展趋势。

  管理模式转型

  “从关注利润增长到关心员工的发展,就是企业转型。” 深圳市昌红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焕昌表示,许多企业把转型仅仅局限在技术和运营上,而没有包含人力资本的转型,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倡导人力资本转型尤为迫切。但时至今日,大多数广东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凭借硬实力——规模、财力、产品结构和价格优势等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现象在珠三角民营塑胶模具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据了解,在富士康模具工厂,员工分工精细、标准作业,与机器一样按照一定的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员工之间不准交谈,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冷漠的人际关系加上单调的机械式工作,使得许多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这种管理模式,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盛行的泰勒制管理模式,在富士康事件中,人们发现在注重人的因素的现代经济中,许多模具企业仍然实行落后的管理模式。

  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罗家德表示,富士康所面临问题并不是个案,它表明了企业转变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的紧迫性。企业要考虑员工的收入,但只是考虑员工追求物质满足,达到经营者的目的,迎合舆论是不够的。企业从员工自身的发展来考虑,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激发员工更大的生产能力,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来源:罗百辉


技术支持: 炎汉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