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是广东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切入点,因此,它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推动力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促进了广东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形成,带来了广东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引进外资、改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升生产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广东城镇格局的形成、专业镇的兴起、流动人口的聚集以及交通格局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一步说,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广东省借地理、人文、政策之利,较早地引进了这种生产模式,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加工贸易为依托,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外向型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工业化进程。可以说,加工贸易是广东的特色经济,是广东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在广东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加工贸易对广东经济增长及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对广东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典型特征:基层政府主导;各类工业园和产业园区快速铺开;依托“两头在外”强势发展加工制造业;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的快速市场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
二、对广东海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变化的影响
广东经济的起飞,源于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所以加工贸易一直以来都占有珠三角经济很大的比重,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由于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外贸出口,珠三角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出口地。截至20017年,广东已经连续30 年稳居全国出口贸易的榜首,其GDP 多年全国排名第一。
加工贸易对广东稳增长调结构发挥显著作用。例如,2012-2014年,广东加工贸易净出口对广东GDP的平均贡献度为24.2%,即广东GDP平均增量4861亿元中有24.2%是由加工贸易净出口增量贡献;广东加工贸易净出口对广东GDP增长拉动率为2%,即广东GDP的平均增长率8.6%中有2%是由加工贸易净出口拉动的 。
三、对广东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 发展加工工业积累的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广东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广东加工贸易规模不断增大,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粗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加工精细的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从而提升了工业竞争力。
同时,广东加工贸易的内部分工在珠三角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链条越来越长,进而发展为以深加工结转维系的跨区域企业间相互配套的生产体系。如珠三角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医药、造纸、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产业,产业配套能力强,特别是形成了上、中、下游产业配套链,涌现出近400多个产业规模从几十亿元到几百亿元的专业镇,具有接受世界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
四、对广东劳动力人口聚集和就业格局的影响
加工贸易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在劳动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加工贸易不仅能够增加当地劳动者就业机会,而且还能吸引其他地区剩余劳动力。此外加工贸易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制造业工人“培训基地”,通过在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劳动者不仅能够掌握大量的劳动技能和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出一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珠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形成全球最完善的制造产业链区域之一,加工贸易企业在这方面的贡献无疑是功不可没的。
广东在过去四十年里,形成了近400个专业镇,聚集了全国各地3000多万流动人口 ,尤其是东莞虎门等加工贸易重镇能够成为聚集近100万人口的大镇,加工贸易无疑是最大的推手。资料显示,2010年前后,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已超过7 万家,就业人员达1 ,500 万人。不仅吸纳了本地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吸纳了大量外地劳动力的就业。在其中,珠三角就业人员所占比例最多。
五、对广东区域产业结构及演变的影响
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第三次产业比重超过50%,广东大致处于平均水平。更主要的是,珠三角的佛山、中山、东莞等城市的第二产业长期处于高位状态,而第三产业一直在40%左右徘徊,与工业化水平、产业成长阶段等出现较大背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直关键的因素,就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形成的制造业体系很难从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第三产业的内生动力不足,从而使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难以从原有的产业体系中孕育出来 。
(注:本文节选自王先庆教授新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自由贸易区》第二章第 3节部分内容。该书于2018年6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X